- 相關推薦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知識點:子宮破裂常識
子宮破裂是指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期發(fā)生裂傷,為產科嚴重并發(fā)癥,威脅母兒生命。主要死于出血、感染休克。隨著產科質量的提高,城鄉(xiāng)婦幼衛(wèi)生保健網的建立和逐步健全發(fā)生率顯著下降。城市醫(yī)院已很少見到,而農村偏遠地區(qū)時有發(fā)生。子宮破裂絕大多數發(fā)生于妊娠28周之后,分娩期最多見,目前發(fā)生率控制在1‰以下,產婦病死率為5%,嬰兒病死率高達50%~75%甚至更高。
子宮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過程中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發(fā)生的破裂。是直接威脅產婦及胎兒生命的產科嚴重并發(fā)癥。加強產前檢查與提高產科質量可使子宮破裂的發(fā)病率明顯下降,故子宮破裂的發(fā)生率是衡量產科質量的標準之一。
一、病因
1.子宮手術史(瘢痕子宮)
2.胎先露下降受
3.縮宮素使用不當
4.產科手術損傷
二、臨床表現
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病理縮復環(huán)、子宮壓痛及血尿。
1.先兆子宮破裂
臨產后,當胎先露部下降受阻時,強有力的子宮收縮使子宮下段逐漸變薄,而子宮上段更加增厚變短,在子宮體部和子宮下段之間形成明顯的環(huán)狀凹陷,稱為病理縮復環(huán)。
2.子宮破裂
(1)完全性子宮破裂:子宮肌壁全層破裂,宮腔與腹腔相通,稱完全性子宮破裂。子宮破裂常發(fā)生于瞬間,產婦突感腹部撕裂樣劇烈疼痛,子宮收縮驟然停止,腹痛可暫時緩解。隨著血液、羊水進入腹腔,腹痛又呈持續(xù)性加重。同時產婦可出現呼吸急迫、面色蒼白、脈搏細數、血壓下降等休克征象。體檢:全腹有壓痛和反跳痛,可在腹壁下清楚地捫及胎體,在胎兒側方可捫及縮小的宮體,胎動和胎心消失。陰道檢查:可能有鮮血流出,原來擴張的宮口較前縮小,胎先露部較前有所上升。若破口位置較低,可自陰道捫及子宮前壁裂口。
(2)不完全性子宮破裂:子宮肌層部分或全部斷裂,漿膜層尚未穿破,宮腔與腹腔未相通,胎兒及其附屬物仍在宮腔內,稱為不完全性子宮破裂。
三、診斷和鑒別診斷
1.診斷
行陰道檢查發(fā)現宮口可較前縮小,已下降的胎先露部又上升,有時甚至可觸及子宮下段的破裂口。B型超聲檢查可顯示胎兒與子宮的關系,確定子宮破裂的部位。
2.鑒別診斷
(1)重型胎盤早剝:多伴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或外傷史,劇烈腹痛,陰道流血量與貧血程度不成正比,子宮有壓痛,B型超聲檢查可見胎盤后血腫,胎兒在宮腔內。
(2)宮腔內感染:多見于胎膜早破、產程長、多次陰道檢查,可出現腹痛和子宮壓痛等癥狀及體征,易與子宮破裂相混淆。腹部檢查:胎兒在官腔內。官腔內感染多出現體溫升高,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數升高等。
四、處理
1.先兆子宮破裂:立即采取措施抑制子宮收縮:可給予吸入或靜脈全身麻醉,肌內注射哌替啶100mg等緩解宮縮。并給產婦吸氧,立即備血的同時,盡快行剖宮產術,防止子宮破裂。
2.子宮破裂:一旦確診,無論胎兒是否存活,均應在積極搶救休克的同時,盡快手術治療。
【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知識點:子宮破裂常識】相關文章: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知識點:子宮破裂10-29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知識點:子宮腺肌病10-13
婦產科主治醫(yī)師知識點:子宮腺肌癥10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