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學習測量的正確方法
測量能激發(fā)寶寶參與與主動學習的潛能。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學習測量假期他們對數(shù)字的概念和估算能力。家長對寶寶學習測量應著重行動和過程。
寶寶學習測量時十分有意義的,家長應該根據(jù)孩子的實際情況。從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學習測量,學習測量有哪些方法呢?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文章。
寶寶學測量的意義
測量能激發(fā)寶寶參與主動學習的潛能。當寶寶研究測量概念的時候,他們正在探索許多測量的屬性,例如長度、重量以及時間。寶寶通過比較尺寸,從而構建測量概念,隨后發(fā)展到使用一般物體作為測量的單位,最后,他們用標準的測量單位,例如米,公斤,小時等。寶寶對測量的研究,加強了他們的數(shù)字概念和估算能力,同時也用到了幾何學知識。
測量能很好地把數(shù)學與現(xiàn)實生活結合。寶寶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紙盒、紙條、瓶罐等各種物品測量著活動室、 桌子并記錄結果,各個趣味盎然,互相合作。當出現(xiàn)問題和矛盾時,他們會求助于教師,也會自己商量解決辦法。在測量活動室時,寶寶發(fā)現(xiàn),活動室很大,要用很多椅子才行,那還有好辦法嗎?于是他們商量出用交替測量的辦法,為了使測量更精確,他們用做記號的方法來使測量順利準確地進行。
寶寶學測量的年齡
寶寶比較多接觸測量是從3歲開始。對于3歲寶寶來說,學習度量就是讓寶寶知道時間用可以用小時、分鐘和秒來表示,而且長度、高度及重量等都各有相應的度量單位。學會度量后,寶寶就能明白事物的具體尺寸并學會如何用度量單位表示。3~4歲的孩子對物體量的感知還是比較籠統(tǒng)的,他們只會用“大”、“小”這樣的詞語來表示各種量的差異。到了4~5歲,他們才能夠比較物體的長短、粗細、厚薄等量的特征差異。
如何教寶寶學測量
對孩子來說,明白測量概念很困難,因為三歲前的孩子,進行的是具體形象式思維,我們必須給他具體形象的東西,讓孩子進行比較,加深認識,我們在讓孩子反復操作這些玩教具當中,認識長短,加深印象,慢慢地孩子對這些具體形象的東西在頭腦中有了印象,我們就可以過渡成抽象的東西。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教寶寶:
米、毫米等是度量用的單位,可鼓勵孩子創(chuàng)造自己的度量單位,如“寶寶現(xiàn)在是5個盒子高了”。
日常的家務中處處有度量:做飯,購物(尤其食品),縫衣服,園藝等。
父母做家務時,可向孩子解釋你正在做什么,或請他做幫手。
較小的孩子不明白時間的概念,不妨這樣試試:
1、先讓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費的時間要比其他的長。如比較兩件事情,看看哪一個需要更長的時間,可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訓練,例如:“誰單腳站立的.時間長?”
2、設置時間期限!澳阍偻5分鐘,然后我們就要去趕公共汽車了!痹缟掀鸫惨彩蔷毩暤暮脮r機,用表或數(shù)數(shù),先設定一段時間,看孩子在設定時間內能否把衣服穿好。一開始孩子并不明白分鐘等時間量度是什么意思,逐漸地,小家伙就會理解時間的持續(xù)。
3、把時間單位同計數(shù)聯(lián)系起來。父母可用手表來計時,按秒計的走動說:“l(fā)秒,2秒,3秒”,這種計數(shù)的方法,有助于孩子感知時間的流逝。
4、孩子的時間感訓練,應從與他們日常生活中一些固定的事件相聯(lián)系開始,如“午飯后”“晚飯后”“睡覺前”。只有孩子長大些后,他們才能理解像昨天、今天和明天之類更抽象的概念。
測量教學應著重行動和過程
對年幼的寶寶來說測量是一個重要的數(shù)學概念,大部分物質都有其各種可測量的性質――如長度、面積、體積和角度。爸媽可以幫助寶寶把重點放在物體的性質上,并且學習怎樣描述、比較,并用規(guī)則或不規(guī)則的單位確定性質。
幼兒在測量過程中,積累的不僅僅是空間認知經(jīng)驗,還有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各種解決問題的經(jīng)驗并激發(fā)了其探索精神與愿望。在“認識自己”的主題活動中,父母可以測量自己的身高為活動內容,引發(fā)幼兒對測量的興趣。父母和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材料如:盒子、罐子、尺等物品。幼兒在反復測量的過程中不斷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并予以解決,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,幼兒的興趣被激發(fā),幼兒的測量活動才能繼續(xù)進行下去,并且逐漸對測量有了初步的認識,掌握了測量的基本方法。
【寶寶學習測量的正確方法】相關文章:
護理寶寶皮炎的正確方法06-27
寶寶輔食添加的正確方法08-14
寶寶流鼻血的正確處理方法08-19
正確護理寶寶腹脹的方法有哪些06-28
關于寶寶摔傷后正確護理的方法06-26
正確護發(fā)的方法08-23
正確畫眉的方法10-07
正確的泡茶方法07-14
泡茶的正確方法07-13